上海

当前选择:上海

当前位置: 上海学大教育 > 上海资讯 > 上海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说课稿-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6-06 16:31:39

说课稿是老师说课过程的一个记录,对大家来说说课稿在学习中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大家知道老师讲课中的重点知识点,这样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说课稿-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的结构和主要功能;说出近视的原因和预防的方法。

2、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作出解释。

3、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人的眼球结构与装有胶卷的照相机结构示意图,了解眼球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性。

2、通过分析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示意图以及相关资料,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使学生注重自我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教学重点:

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视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教学方法:

讲授法、指导读书法。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整理有关眼和视觉的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1、想一想你吃饭的情景,当时你都感觉到什么?你能说出上诉感觉都是分别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吗?这些感觉对你完成就餐活动有什么意义?

(1)闻到了饭菜的气味---------------嗅觉(2)看到了饭菜的形状和颜色------视觉

(3)尝到了饭菜的味道---------------味觉(4)手指感觉到饭菜的温热---------触觉

(5)听到家人的谈话------------------听觉

通过上诉分析看出人体对自身各项生命活动都要进行调节,而且会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2、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供学生欣赏。对于这些图片学生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教师质疑,这些感受是通过人体哪个结构获取的?人体的视觉又是如何形成的?由此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一:眼与视觉

1、眼球的结构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的“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并分析教材中的讨论题:

(1)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就是物理学中的透镜成像原理。拍照时镜头起调节物距的作用,光圈起控制光线的作用,胶卷起感光的作用。

(2)眼球和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都具有便于光线进入的结构,具有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结构等。

(3)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的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卷。

教师强调:照相机是仿照眼睛的结构和视觉形成的原理制造的。所以,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人的眼球在结构上有一些相似之处。

学生质疑:眼球是由哪些结构构成的?各结构具有哪些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眼球的基本结构示意图”,经过讨论后展示:(可结合“眼球的模型”来使学生认识更加深刻)

眼球由角膜、巩膜、虹膜、脉络膜、视网膜、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组成的。其中,角膜位于眼球的最前方,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巩膜呈白色,比较坚韧,具有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的作用。虹膜上有色素,中央的小孔是瞳孔。外界的光线可以通过瞳孔进入眼球的内部。脉络膜上也有一些色素细胞。视网膜上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够感受光的刺激。晶状体像双凸透镜,透明,有弹性,能够折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质,对光线具有一定的折射作用。

学生质疑:(1)有人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相当于“窗户”上的玻璃的是哪个结构?(2)通常我们所说的黑眼球和白眼球分别是指眼球的哪些结构?

教师强调:眼球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与视觉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视觉的形成是否只与眼球的结构有关系?

2、视觉的形成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示意图”,尝试完成下面问题:(1)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内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视觉产生的部位是哪里?产生的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观察、阅读、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

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的。当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角膜、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视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教师引导,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眼球的结构特点与视觉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如果某人眼睛失明,检查其眼球结构和功能正常,那么,病变的部位可能位于哪里呢?

学生分析讨论后回答:视觉的形成与眼球的结构、视神经和视觉中枢都有密切关系,如果失明患者的眼球结构完好,那么病变部位就可能是视神经和视觉中枢。

学生质疑:人眼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眼球的哪些结构进行调节?

教师强调:当物体与眼球的距离适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如果物体与眼球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需要经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晶状体曲度的变化)物像才落在视网膜上。

(1)当物体与眼球的距离增大时,要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晶状体的曲度变小。

(2)当物体与眼球的距离减小时,要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晶状体的曲度变大。

3、瞳孔大小的调节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猫在亮处和暗处的瞳孔变化。通过观察发现:在亮处猫的瞳孔比较小,而在暗处猫的瞳孔比较大。所以,通过瞳孔的调节,猫在暗处和亮处都能看清物体。

学生质疑:人的瞳孔也能发生这样的变化吗?瞳孔大小的变化由哪些结构进行调节?

关于这个问题,教师可创设情境:当你看完电影由比较黑的电影院走到阳光明媚的大街上时,或者从教学楼走出时,你会有什么感觉?几分钟后是否还有这种感觉?为什么?

由比较黑的环境进入明亮的环境开始会感觉到光线非常刺眼,几分钟后这种感觉就消失了。这是因为瞳孔的大小与光线的强弱有关,在比较暗的环境中瞳孔变大,在明亮的环境中瞳孔变小。所以由黑暗的环境初到明亮的环境开始会感觉光线非常刺眼,瞳孔调节后这种感觉就会消失。瞳孔是虹膜中央的小孔,所以,瞳孔的大小受虹膜的调节。通过调节瞳孔大小使人在亮处和较暗处都能够看清物体。

学习目标二: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形成的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教材、多媒体中近视眼成像的示意图,思考下面的问题:(1)近视眼为什么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矫正?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并且不能恢复原状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

2、预防近视的措施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的相关资料,尝试说明预防近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课堂小结:

(1)眼球的主要结构包括哪些?各结构具有哪些特点?

(2)视觉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3)近视眼的眼球具有哪些特点?如何进行矫正?如何预防近视?

课后作业:

1、《目标检测》第六章第一节中与眼和视觉有关的练习题完成。

2、预习耳与听觉的相关内容。

上文是学大教育网精心为大家准备的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说课稿-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说课稿获得进步,更多的说课稿内容请查阅学大教育网。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